本篇文章1925字,读完约5分钟
2016年2月29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了《上海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这个消息可能不会被很多人注意到;但是它的重要性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为,与2014年底相比,这个数字减少了104,100。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常住人口首次减少。
有人说“人口转变”刚刚到来。
“负增长”
上海多年来的人口增长是一条先陡后平的曲线。2010年,上海的人口超过了2200万,然后增长率开始放缓,而且越来越慢。许多专家推测,上海的常住人口将很快出现“负增长”。
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主要趋势。多年来,登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0%左右波动;如果没有外来人口的补充,上海的人口实际上正在缓慢减少,或者至少没有增加。
因此,这一次的“负增长”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但也有一些令人惊讶的地方——登记的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43,600人,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总共减少了147,700人。
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例如,1990年是全国人口增长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处于高人口增长阶段,并于1987年达到高峰;1990年以后,人口相对稳定,年出生人口逐渐减少到1600万左右。因此,近年来,18至25岁劳动力中的新鲜血液一直在减少,进入上海的人数自然减少。
例如,近年来上海生活成本的上升促使一定比例的移民自然流出,媒体经常称之为“逃离北上广”。
更直观的因素是,去年下半年大力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代表了一种“积极调控”的思维。常住人口的减少也可能是短期调整的结果。
从本质上讲,大量“城中村”和重点区域的改造是为了“再治城市”,特别是缓解人口过度密集和高风险的集聚。
“底线”
“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是包括上海在内的大城市近年来都在做的事情。其目的是缓解“特大城市的非核心功能”。
今天遇到的大多数“大城市疾病”:环境污染、异常高的房价、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稀缺以及城市的安全运营……或多或少都与人口过度集中有关。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自然首当其冲地承担着控制人口的任务。
对于这个城市的发展,近2500万常住居民已经达到了“上限”;要控制常住人口的总规模,必须做“减法”。
2015年3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明确表示,上海应严格遵守建设用地、环境、人口和安全四项底线。在年底召开的讨论“十三五”规划的市委全体会议上,“保持居民人口规模的底线”被列为底线的顶端。
随后,这一底线被明确写入了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这一目标,到2020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必须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
现在,2415.27万的数字已经控制在2500万以下。可以说,人口控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在接近“上限”的时候说“拐点”显然为时过早。一旦采取不适当的措施,人口数量和集中度将很容易反弹。
“解决”
涉及地区的人口问题总是很敏感。多年来,公众舆论对移民问题的看法一直不绝于耳,甚至尖锐的冲突也屡屡爆发,令人有些无奈。这是任何一个不断接受新移民的发达地区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这方面,可以讨论许多问题,但至少需要澄清一些常识。例如,“控制总常住人口”绝不是有些人认为的“赶人”——当人口流动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时,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关上大门(板块地产、地图选房)。此外,用高压手段“抓人”是不可能的。
上海不需要外来人口,但像其他任何方面一样,接受人口也是有基础的。自去年7月起,上海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并确定申领“居住证”的条件为“两个法律稳定”:合法稳定的居住和合法稳定的就业。引进人口,就像引进工业和资源一样,也要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承受能力。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人口综合治理”,必须更好地运用市场导向和法律手段,通过产业升级调整人口存量,通过功能救济调节人口增长。事实上,环境的全面改善自去年以来一直坚持这一逻辑。
对某市某村拆迁现场的观察显示,村委会将集体土地非法出租给企业,企业以极低的标准建造“民工公寓”,月租金仅为每户300-500元,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废水随意排入河流。在高峰期,有2000多名房客……装修后,“公寓”被夷为平地,房客自然离开。
这种情况在城市的许多郊区路口都能看到。所谓“人口存量调整”,就是要消除低端甚至非法的产业和生活模式,合理设定“留在上海”的成本,促进人口的自然流动。
对于那些能够“留在”竞争中的人来说,居住证积分制度和其他政策确保了可预测的公共服务。
绝对公平无法实现,但至少必须有相对公平。
如需捐款、商务谈判和机构合作,请拨打优秀客人热线13817941936
标题:上海人口的拐点来了?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优房客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