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83字,读完约8分钟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省,向云南省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的战术定位。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云南省,要求云南省“努力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建设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年1月20日,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昆明,前往滇池星海半岛的生态湿地,了解滇池保护管理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了云南省优势的特色,为推进跨越式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的五大历史突破之一。

其成果主要是一个人际关系完整,优化一个空间,构筑一个壁垒,生态环境持续优良,绿色迅速发展,最美省份建设全面开放。

云南树

亩林一年吸收20~60吨各类粉尘,一天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49公斤氧气,净化空气,此外林还具有储存水源,防止干旱,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等功能,是地球生态的最高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持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领导下,省林草局圆满完成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一组数据看效果

↓↓

62.4%

绿山是金山银山

到年底,全省林地面积达4.23亿亩,森林面积达3.59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2.48亿亩,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功能价值1.68亿亩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具体看成绩单。

↓↓

全力推进生态修复

◆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管理、防护林建设等重要生态工程,执行中央和省级林草资金520.9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

采取许多措施加强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审计实现了全面覆盖,开展了“绿卫”、“绿盾”和“种茶破坏林”等林草法执行和专业整治事业,调查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比较有效地维持了生态安全。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实施了10个县(市、区)的林长制改革试验,确立了党政府的领导责任体系,确定了各级林长保护森林草原的迅速发展责任。

好好保护生物宝库

◆切实推进全省360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事业,着力构建以国立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系统,比较有效地保护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

◆加强极小种群救济和旗舰物种保护; 国家级保护种亚洲象从1980年代的150头增加到300头,金丝猴种群从2000年的1400头增加到3000头以上,我省越冬的黑颈鹤数量从1996年的1600头增加到3000头以上。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真的要稳步发展绿色产业

◆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以坚果产业、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为切入点,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从去年的1702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522.56亿元,年均达到14%。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集中力量抓住生态扶贫

◆获得生态保护林员指标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全省目前录用的生态保护林员达到18.3万名,居全国第一,平均1名保护林员每年获得9000多元的管理收入,比较有效地稳定增收78万贫困人口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护林员巡视高黎贡山

云南省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云南省水情特殊,水生态、水环境容量有限,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 近年来,我省水利部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用一个数字看成绩

↓↓

1

碧水保卫战

◎六大水系出境横断面的水质均稳定符合标准,维持ⅲ类以上的水质。

◎九大高原湖劣v类水体数量从去年的4个减少到1个,洱海水质稳定好转,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的水平。

◎全省3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首次见效,省会昆明市已经全面去除了黑臭水体。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嵩:

“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部门紧紧围绕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龙头兵的整体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看成绩单。

↓↓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实行得比较有效

◆计划目标指标都可以达到。 一万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去年减少29%。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显着

◆预计“十三五”期间水土流失管理面积将达到2.49万平方公里。

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18.3亿元,提高了1950.8万农村生活人口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河流防洪管理取得了新的效果

◆自“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43.32亿元资金,完成河道管理1062.2公里。 建立全省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系统,山洪灾害监视警报系统运行以来,全省129个县(市、区)共发布警报16987次,安全转移约15.38万人,约1.76万人死伤。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小水电清洁整改基本完成

◆截至去年11月20日,全省小水电清洁整改已经初步完成了目标任务。

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国务院对我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评价结果均良好,省政府对16个州市的评价结果均在合格以上。

河流湖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

◆“十三五”以来,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松华水库、云龙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稳定。

河(湖)长制事业向纵深发展

◆全面确立了5级河(湖)长制、河(湖)长制审计说明责任体系。

◆全面推进“云南清水行动”“清四乱”和各种保护区违法整治等专业行动。

云南生态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是国家的重大战术。 云南省一直在探索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做法和实践,帮助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的中国。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用一个数字看成绩

↓↓

39

国土空间不断优化。

◎国家要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年中央财政拨出我省要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79.1亿元,年均增加19.74%。

◎划定生态保护红外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

◎完成了“三线单一”,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迅速发展的空间结构的形成。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吴先勇:

在“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省自然资源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云南省竞争,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龙头兵的相关业务部署,更发挥计划的领导管理作用,切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具体看成绩单。

↓↓

多次领导国土空间计划

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

◆目前,基于全省自然地理结构和资源发布、生态环境容量等空间背景特征的资源环境负荷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工作基本完成。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并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业计划纳入国土空间计划体系中的重要专业计划,加快了编制进度。

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整体布局

◆在城市化地区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在乡下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

◆要点在生态功能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在矿产集中开发区实施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确立了点、线、面、网相结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整体布局

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年来,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了2.2亿多元补助资金,管理了金沙江和赤水河沿线10公里范围内的380座矿山,修复了总面积2万多亩。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历史遗留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事业。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的实施初探

◆目前,我省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修复不仅为抚仙湖的实现实现实现提供了比较有效的保护,还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为自然资源部包括全国第一个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实例在全国进行了宣传。

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云南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省份,进入了新阶段。

良好的生态是云南省的大企业品牌,也是宝贵的财富。 把总书记的委托放在心上,保护这方面的青山绿水是云南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料来源:云南日报)

主办: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疗省委办公室

负责:《法治日报》云南记者站

原标题:“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年:青山总是绿水长”

阅读原文。

标题:要闻: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这5年: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2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