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5字,读完约2分钟
8月2日7点0分,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1号”探测器在宇宙科学技术集团六院开发的3000n发动机精确从业20秒后,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轨道的中途修正,继续飞往遥远的火星。 以宇宙六院为代表的“西安宇宙科学技术”为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开辟了新的工作!

这个场景发生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离地球有300万公里远。 到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宇宙中飞行了约230小时,各系统状态良好。
“这是六院开发的3000n轨道控制发动机的首次宇宙点火事业,非常出色。 在完成轨道修正的基础上,还验证了发动机在轨道上的实际性能。 ”。 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工作的宇宙六院模特总师兰晓辉,语气中洋溢着喜悦和骄傲。

液氧煤油发动机组装厂(宇宙六院供图)
从年立项到年定型,3000n轨道控制发动机的研究开发,经过曲折的困难,作为该型号发动机开发的六院11的副总设计师,兰晓辉和研究开发小组一起克服了许多技术难关,执着和反复,终于成为这个型号的埃 上天之前,3000n轨道控制引擎已经经历了很多评价,充分验证了各关键技术。 这次宇宙首演传来了完美的喜讯,型号队的研发人员掩饰不住兴奋。

兰晓辉说,“3000n轨道控制引擎承担着‘三环’向‘四环’过渡过程中的姿势修正、‘四环’中的‘制动’、三是火星附近的轨道调整三项任务。 ”。
之后,天问1号探测器经过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重力捕捉进入环绕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已知在地面火转移轨道飞行中,探测器受到进入轨道的偏差、控制精度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探测器长期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将逐渐积累和放大。 因为在执行该飞行任务时,科研人员需要根据测量系统测量的探测器实际飞行轨道和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完成相应探测器的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总是在预定轨道上飞行。

△天问1号1:1着陆平台
兰晓辉表示,中途修正轨道的关键是选择修正时机和每次修正的实施精度。 由六院科研小组开发的这款3000n轨道控制引擎,在最初的轨道修正过程中,非常正确地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非常出色。 之后,我们也期待着其表现更出彩,为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再次建立新的工作!
标题:要闻:再立新功!
地址:http://www.iiu7.com/wxxw/19913.html








